close

相隔二個多月後......

5月25日暖身:大漢溪右岸來回

來回約40公里,剛開始人車協調性不好,騎了一陣感覺好些,這時才發覺車子騎起來有些吃重,糟糕胎壓不對,熱身嘛!還是完成今天的預定路線

5月29日鶯歌:台三去(中正路=>連城路=>金城路=>中央路=>介壽路=>三峽大橋=>復興路=>三鶯大橋),大漢溪自行車道回(大漢溪左岸=>城林橋=>大漢溪右岸)

尖山埔路俗稱鶯歌陶瓷老街,非假日只見零星的遊客,梅雨季空檔夏日型的酷熱,正午時分只好躲進7-11吃涼麵及享受買一送一的冰咖啡。陶瓷老街已開闢成形象商圈,提供遊客選購、鑑賞與手拉坯教學,非印象中的陶瓷街(二十年前曾經騎機車拜訪過),是記憶不對還是時空已變,心中又碎碎唸老街不應該是如此的,但就創作而言新式的工藝研發與限量生產,例如石塑陶等還是值得細細品味,走進81號的觀光工廠「混沌之後:土地人我串聯共生概念」的藝術作品展,以土創作希望喚醒人們對於土地的珍惜與大自然的敬畏之心,樸質動人,也算是撫平不滿的心思。鶯歌稱得上老街的應該還有文化路,轉往去尋找陶瓷故鄉的圖騰「高聳的煙囪」,沿街不見老街應有的整排紅磚老建築,僅見二層樓巴洛克風的「汪洋居」,雖定為古蹟,青藤蔓延不像有修復的跡象。整條街少了遊客卻意外的還有一絲老的氣息,轉入小巷弄「四角煙囪」雖殘破但依舊聳立,還嗅的出當年風光一時的痕跡。天空起了變化,午後陣雨來得及,匆匆躲入鶯歌車站的走廊下,等待雨停後踏上歸途。

雨後的天氣涼爽許多,還是決定沿自行車道回(原本擔心午後陣雨,台三線隨時有騎樓可以躲雨),變化也許比計畫更美好,天空雲彩遮住烈日,脫下安全帽、手套,享受風與身體親密接觸的感覺......

P1140651.jpg  

6月26日關西:中和出發==>新店安坑110縣道==>三峽台三接台七乙==>桃園三民==>石門水庫環湖公路、台三乙、台七==>龍潭台三==>關西。循台三回==>龍潭(三元一街、武嶺橋)==>大溪==>再沿台三到三峽、土城、中和。

相隔一個多月,其中因為在家昏倒,等待檢驗報告不敢離家騎車,害怕在外昏倒造成其他意外,不動的結果反而又腰背痛。不管了,先從爬山恢復體力開始,等待複診看結果。原本是計畫台三線去回,為下一趟的旅行先熟悉路況,在陪騎的阿翔建議下,改為台七乙去台三回,上午07:30出發,回到家已經是晚餐時間了,天氣熱呼呼,只好不斷的補充水、運動飲料及到7-11休息吹冷氣降溫。騎了將近11小時,屁股痛與手麻還是要克服,再加上天氣實在太熱,計畫3天2夜的竹苗單車行,恐怕要延後了。

一天的行程規劃,這樣的路線其實挺好的,一來避免重複路線,二來去程的路線車少風景優。安坑到三峽的110縣道接到三民的台七乙,許久以前騎機車去拉拉山時走過,物換星移已經不是鄉下的景像了。往三民到石門水庫的沿路是綠竹筍的季節,因為是非假日沿路上只有少數的攤家做生意。騎到百吉有一家令人驚豔的大型7-11可以休息,不難想像假日時的人潮(若假日沒人,如何經營下去?)。休息完再出發就進入石門水庫的環湖公路,綠樹如茵及下方的湖水調節下頓時涼爽不少,一路騎到壩頂,沿路僅遇見一對年長夫妻前後騎單車經過,相互打氣加油!(此時我是上波段,還真需要加油!),出了園區,接上台三就一路下溜去目的地-關西。

中午一點多,正當豔陽高照,一度想打包搭車回台北,先躲進7-11吃涼麵配冰咖啡再說。建造已經半世紀的關西天主堂,是伴隨關西人成長的共同印記。天主堂的外觀採哥德式的尖塔建築,灰白相間的洗石子牆搭配屋頂尖塔與間拱型彩繪玻璃窗,突顯出西班牙建築獨有的特殊風韻。鄭氏祠堂與羅氏家廟都位於北門口附近,鄭氏祠堂是縣級古蹟典型的三合院,即客家所謂的「正屋帶左右橫屋」,磚色特別紅,建築整體樸實無華,並未有過多的裝飾,門上題「滎陽世第」堂號,兩側有「祇父恭兄即是祖宗肖子、光前啟後便成天地完人」對聯,可惜是庭院大門深鎖,只能在圍牆外遠觀。羅氏家廟位於鄭氏家廟右方巷內,也是典型的三合院客家建築,似乎未被列入古蹟保護,大型的鐵皮架在整座建築物上方,屋內還有住人,庭院凌亂雜物亂堆,唯正廳牆身的交趾陶可見證當時華麗的工藝。喝完仙草巷內阿伯的冰涼仙草茶及阿伯們的打氣鼓勵後,繼續與大太陽奮戰,建於日治時代大正9年的關西分駐所,目前依然是警察辦公處所,雖然不開放參觀,但可借一下洗手間嘍(警察很客氣的!),此建築物的特別處是入口大門處做一三角山牆,回程中山路上印入眼簾的是乳黃色洗石子壁面,屋頂為灰色日本瓦造,正面有八角窗與圓柱,簡潔俐落的建築--歷經80年歲月的關西樹德醫院。

 P1140801.jpg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自在的跳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